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和復雜的文化交織使布拉格成為了多元文化傳播,碰撞,沖突和影響的場所,其城市建筑也以拼貼的方式不斷生長。本文對布拉格老城的三個“異類”建筑立面進行淺析,希望對相關設計提供一定參考。
No.1
拼貼城市
拼貼城市(collage city)這一概念由科林·羅( Colin Rowe)在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拼貼城市(collage city)》一書中提出,書中鑒于當時的城市建設追求完整和統一的烏托邦式的設計所帶來的問題,提出了“拼貼”的概念,認為有活力的城市建設應該是從傳統城市中學習有益經驗,從城市的文脈誘發和產生拼貼的對象和方法,但并不止于此:它與口味和信仰有關,可能是學院的也可能是大眾的,可能是傳統貴族的也可能是是傳統民間的,可能是幾百年前的也可能是幾十年前的,也可能是特定的某個區域,它是社會和個人按照各自的理解和標準來融合,是一種混合的展示。
可以看到,拼貼雖然受到諸多限制,但同時也是一個開放的存在,它是一個生長的狀態,沒有固定的形式。它是一個根植于當地的,生長的,有機的過程。
No.2
拼貼城市布拉格
布拉格位于歐洲大陸的中心,是捷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歐洲最美麗的都市之一,有“金色布拉格”的美稱(圖1)。布拉格從公元5-6世紀起,就有斯拉夫人在這里定居,從而成為聚居地。9-13世紀普舍梅斯爾家族在高地修建城堡,山下形成了居住區,布拉格逐漸形成了城市。14世紀,布拉格在查理四世的統治下成為全歐洲的首都,開始了他的全盛時期,當時城市面積800公頃,人口達到10萬,成為歐洲除羅馬以外最大的城市。17-19世紀,布拉格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19-20世紀,布拉格經歷了戰爭的暴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建設,以及“天鵝絨革命”(從社會主義的中央計劃經濟向民主市場經濟轉化)。
鳥瞰布拉格老城廣場 來源:作者拍攝
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和復雜的文化交織使布拉格成為了多元文化傳播,碰撞,沖突和影響的場所,這也使布拉格具有別樣的美麗??死锼沟侔?middot;諾伯格-舒爾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在他著名的《場所精神》中也指出,布拉格是少數幾個健康自然、層次豐富、同時具有內在精神的環境典范之一。她從歷史上融合了斯拉夫、摩拉維亞、波希米亞、日爾曼等多種文化,其建筑風格也包含了羅馬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及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建筑風格,其中尤以巴洛克風格和哥特式建筑為主,城市中的紅瓦黃墻十分有特色。上世紀90年代以后,布拉格的建筑有了更有趣和意外生長,走向了更加豐富多樣的拼貼。
No.3
“異類”建筑的立面淺析
約瑟夫酒店
(Hotel Josel)
約瑟夫酒店(中)沿街立面 來源:作者繪制
約瑟夫酒店(Hotel Josel)位于布拉格老城的Rybna街,由建筑師E. Jiricna設計,在1999-2002建設。其外立面精致簡潔的設計顯得和其周圍古典風格建筑十分不一致。外立面顏色沒有選擇黃色調和棕色調等城中常見的立面色彩,而采取了灰色。窗戶取消了窗眉,線腳和各種裝飾柱,只留下最基本的窗框。由于建筑主要朝向為西向,增加了構件精巧細致的遮陽,從而讓遮陽成為該立面最富特色的造型元素。充分體現現代主義建筑“功能決定形式”特點。
另一方面,也會發現該立面設計也與周圍建筑產生呼應。該建筑一層采用透明玻璃設計,上面六層采用實體墻設計,在功能上剛好和大堂需要開敞空間和客房需要私密空間的要求向符合,同時又將立面分隔為底部基座與的上部主體關系,與布拉格老城眾多古典建筑相一致。
高特瓦購物中心
(Kotva department store)
高特瓦購物中心與城市肌理關系 來源:根據谷歌地圖改繪
高特瓦購物中心Rybna街立面 來源:作者拍攝
高特瓦購物中心正立面 來源:谷歌地圖
位于共和國廣場(Republic Square)的高特瓦購物中心(Kotva department store)也是一棟立面頗為特別的大型購物中心。該建筑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一對捷克建筑師夫婦Věra Machoninová 和Vladimír Machonin設計,至今被認為是布拉格野獸派(Brutalism)建筑的代表之一。該建筑由許多六邊形組成,外立面采用鋁板包裹,面向共和廣場一側的主入口則采用大面積的玻璃。
在巨型體量集中的共和國廣場,由于整片深灰色立面色設計,該建筑在視覺上并未顯得太過龐大,建筑高度與周圍建筑相似,其正立面的凹入退臺設計也給對面街道高大的帕拉蒂姆購物中心(Palladium shopping centre)帶來一定的緩沖。由于體量龐大,該建筑對周邊街道也帶來了一定影響。在Rybna街上,可以看到這棟五層樓的建筑試圖隱藏在其他建筑的背后,極少的開窗,也沒有多余的裝飾,六邊形將其巨大體量分隔成若干小單元,削弱了大體量對小街道尺度的影響。
會跳舞的房子
(Dancing house)
會跳舞的房子與城市肌理關系 來源:根據谷歌地圖改繪
會跳舞的房子沿街立面 來源:作者拍攝
最后,布拉格老城的“異類”建筑不得不提會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1993-1997建造),由布拉格建筑師弗拉多·米盧尼科夫(V. Milunic)和美國著名建筑師弗蘭克·蓋里(Frank Owen Gehry)設計。
這棟建筑選址在伏爾塔瓦河(Vltava)一座橋的東橋頭,被要求設計為旅游景點的一部分,其周邊大多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折衷主義作品。該建筑充滿韻律感,主立面的兩個體量一虛一實,虛的體量用玻璃設計成流暢扭曲的形式,實的體量則是不規則的上大下小的圓臺形,實體體量屋頂上設計了金屬材質的“水母”造型的餐廳,三種材質的組合交織成趣。在沿河立面上,建筑設計了高低不一的窗子,與周邊有秩序的整齊的建筑形成反差??梢园l現窗子尺寸參考了其周邊老建筑的尺寸,使建筑在尺度和體量上根植于周邊環境。從Rsselova街道往河岸看去,可以看到藍天下藍色的玻璃體量隱藏在街道盡頭,形成不一樣風景。
這是一個真正的獨一無二的極具表現力的建筑,運用了充滿動感的雕塑手法,同時又完美地反映了其所處的環境。布拉格首次具有了擺脫開功能主義和理性遺產的建筑,它顯示出激情和表現力。
No.4
總結
布拉格豐富的歷史是這座城市最珍貴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歷史的延續,文化的認同和當地居民的記憶都需要保存和延續。新與舊的不斷拼貼融合才更能讓居民體會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城市是不斷生長的,固守舊規難以發展,無根據的推新立異更難持續。一個拼貼城市的發展是有根據的,雖然有一定限制,但也是包容的,有機生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