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位于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二期項目,園區建設以“生態+科技”為內涵,促進科技、人文、生態相互交融,旨在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本項目集合了科學教育、科研辦公、科學實驗、商業配套和酒店居住等功能,作為未來兩江新區教育及科研發展、進一步吸引優秀人才入駐的重要載體,本項目除了打造完備的功能外,還塑造出一個特色鮮明且與重慶地脈相連的空間場所。
項目鳥瞰圖
項目名稱: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
項目業主: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兩江協同創新區M29-1/02,M30-1/02,M31-1/02,M33-1/02地塊
建筑功能:教育、科研、辦公和酒店等
用地面積:168655平方米
建筑面積:295531平方米
設計時間:2019-2020
項目狀態:在建
設計單位: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丨建筑設計五院
主創團隊:楊洋、方小桃、丁曉魯、查理文、韋婧、夏維、周巾琪
區位優勢
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項目位于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西側,東側緊鄰園區核心景觀明月湖,西側比鄰規劃中的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景觀優勢顯著。
方案亮點
◆ 總體布局以“兩軸一核心”為基礎,圍合空間與線性空間相結合,整個建筑群組織豐富有序。
◆ 建筑以山地作為營造元素,依托地貌打造特色功能形態。
◆ 采用“內外中庭”的模式,使建筑與環境、室內與室外交融共生。
◆ 建筑平面設計中,以中庭、實驗室等標準化、模塊化設計來提高功能空間的靈活性和使用效率,降低建筑造價。
◆ 立面設計延續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內歷史建筑的特色,結合新材料、新裝飾、新工藝的運用,使建筑呈現出現代、典雅的文化氣質。
◆ 項目均為裝配式建筑,并到達二星級綠色標準,讓園區環境更生態、建筑更具生命力。
具體設計
設計以核心地塊——科研園為基礎展開,延續城市設計中的“城市共享軸”,連接該地塊中的所有服務設施。“城市共享軸”穿過了核心共享建筑,這是一座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建筑,是整個園區的核心之一。這條軸線同時也是園區內的一條景觀大道和中央步行道,科研園內所有的教學樓和實驗樓都通過這條大道彼此連接,并繼續往南貫通科研實驗園和科技創新園。
“城市共享軸”效果圖
園區內遵循“外行車、內行人”的原則,確保“共享軸”成為不受干擾的綠色慢行空間。“共享軸”如同城市空間中的主街,串聯起兩側的小巷及中庭空間,形成有主有次的空間層次:既有寬闊疏朗的景觀步道,也有親切宜人的小尺度空間。
“共享軸”效果圖
核心共享建筑效果圖
科研實驗園和科技創新園是一種將圍合空間與線性空間相結合的空間形態,整個建筑群組織有序、層次豐富,觀之毫不乏味。建筑設計中將“山地”作為核心營造元素,依托地貌,打造特色功能形態。同時采用“內外中庭”的模式,使建筑與環境、室內與室外交融共生。
科技創新園建筑效果圖(1)
科技創新園建筑效果圖(2)
科技創新園建筑效果圖(3)
東北側的酒店位于緊鄰明月湖的丘陵之上,為減少建筑給環境帶來的壓力,建筑被以一種舒緩的姿態安排,環繞在山丘的一側。建筑物沿帶狀總圖布局成排,并高低錯落,優化視線關系,保證了最好的采光通風條件,同時創造出類似山嶺層疊的視覺感受。
酒店建筑效果圖
立面設計在表達“整個建筑群的強烈統一性”和“不同功能間的有趣變化”之間進行了細致的平衡。白色、淺灰色、深灰色、木色和冷色系的玻璃幕墻配色方案將傳統的當地建筑元素轉化成為當代的建筑語言。
科研實驗園場地剖面圖
科研實驗園建筑效果圖(1)
科研實驗園建筑效果圖(2)
科技創新園建筑效果圖(3)
供稿
建筑設計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