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ADI觀點丨強制綠色建筑標準背景下LEED認證設計探討——以重慶地區大型公共建筑為例

科研技術
2021-11-09

摘要:本文基于重慶地區大型公共建筑綠色建筑二星級要求的政策背景,以重慶市《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 50-052—2020)和LEED v4 BD+C體系為研究對象,從標準技術條文的角度對綠色建筑二星級要求與LEED認證的得分協同進行研究,得出執行強制綠色建筑二星級要求下的大型公共建筑基本能達到LEED v4銀級的技術水平的結論,并對LEED各大類得分率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進一步提升認證等級的可能途徑。同時,結合政策與市場因素,對LEED認證體系在重慶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作者: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丨謝崇實 黎昆 蔣超

754a1df50977c105cf77464ad979bff

▲香港置地 光環中心 成渝地區首個LEED v4 BD+C金級認證寫字樓

香港置地供圖

PART.01 研究背景

2013年,重慶市將地方《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 50/T-066)與強制性設計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J 50-052)進行有效融合,編制制定了《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50-052—2013),要求執行標準的綠色公共建筑至少達到國家一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的要求[1]。此后,該標準分別在2016年和2020年經歷了兩次修編。當前執行標準為《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 50-052—2020)(以下簡稱“《公建標準2020》”)。“十四五”期間,重慶市將推動星級綠色建筑的建設,落實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社會投資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應達到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2]。在這樣的政策推動下,預計“十四五”期間,重慶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數量將迎來大幅增長。

除了以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和重慶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 50/T-066)為基礎的綠色建筑體系外,美國LEED認證體系作為一種由業主自主申報的綠色建筑認證體系,亦是重慶市綠色建筑市場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截至2021年6月,根據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網站上的項目檢索結果,重慶地區LEED注冊項目共計93個,其中獲得認證的項目41個[3]。結合重慶地區過去10年LEED項目注冊數量和認證數量的發展趨勢(圖1),未來重慶地區LEED認證項目將進一步增多。同時,從當前重慶地區LEED認證項目的空間分布看(圖2),仍然呈現出集中于解放碑、化龍橋和江北嘴的格局[4];未來隨著重慶主城都市圈的拓展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預期在西部片區將出現LEED認證項目,填補區域空白。

圖片2

▲圖1 重慶地區LEED項目數量變化(2010—2020)

圖片3

▲圖2 重慶地區LEED認證項目空間分布

針對重慶綠色建筑體系的研究,過往主要以重慶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 50/T-066)為基礎,對重慶地區公共建筑項目技術利用情況進行調研與分析[5-6]。重慶地區針對LEED認證體系的研究較少,主要研究集中在重慶地區LEED認證項目的空間分布、認證體系與版本、得分情況分析[4],以及基于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二星級綠色建筑和LEED v4 CS金級認證的雙認證策略[7]。

在過往研究中,未見有學者對重慶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強制性標準與LEED認證體系的技術協同情況進行研究。因此,本文以重慶市《公建標準2020》為基準,以LEED v4版本為目標,梳理重慶地區項目在執行強制性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的情況下,相關綠色建筑技術措施將如何對項目申報LEED認證產生積極影響。這一研究,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LEED認證體系,同時為重慶地區LEED項目的申報提供技術層面的參考與指導。

PART.02 標準體例與范圍的差異

重慶市《公建標準2020》是結合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和重慶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 50/T-066—2020)的要求,在原《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 50-052—2016)的基礎上進行的修訂,使其在達到建筑節能要求的同時,滿足國家及重慶市基本級綠色建筑的要求[8]。這次修訂調整了標準的體系框架,按照專業進行了章節劃分,每個章節都包含一般規定、節能設計、綠色設計三部分。這種方式符合當前設計工作的傳統分工,同時能有效幫助和指導各專業設計師理解、掌握綠色建筑設計的方法[9]。同時,在附錄D中,增加了公共建筑二星級綠色建筑設計要求。

LEED是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縮寫,是由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建立并推行的綠色建筑認證體系。LEED體系自1998年推出以來,隨著行業發展持續獲得改進與更新。目前最新的版本為2013年起實施的LEED v4版。本文以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為對象,因此研究中以LEED v4 BD+C體系中的NC(New Construction)作為研究目標[10]。LEED v4 NC在評價大類上總共分為9大類,共計60條技術條款。技術條款分為先決條件和得分項兩類。必須滿足先決條件,并通過得分項的具體分值累加,計算項目的總體評價得分。LEED認證根據項目總體評價得分,分為4個認證等級:認證級(40~49分)、銀級(50~59分)、金級(60~79分)、鉑金級(≥80分)[11]。與重慶市《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 50-052—2020)主要涵蓋設計階段技術要求不同的是,LEED v4 NC體系涵蓋了設計、施工、調試運行及項目公共推廣等方面的內容,在工作階段的覆蓋范圍更為廣泛。

PART.03 標準協同分析

重慶地區大型公共建筑在執行《公建標準2020》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要求時,須執行標準各專業章節的全部內容,以及附錄D中的一般規定和Ⅰ類綠色設計;對于Ⅱ類綠色設計,則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多樣性選擇,總分滿足附表D中的具體要求[12]。因此,研究針對《公建標準2020》中的必須執行條文和可選執行條文,分別進行梳理分析。對于LEED認證體系中涵蓋的非設計類條文,另作研究分析。

1.必須執行條文技術協同分析

將LEED v4 NC技術條文的具體要求,與《公建標準2020》中的必須執行條文要求進行匹配,將完全可對應的條文列出,并計算出各專業可貢獻的LEED認證分數(表1)。

表 1 必須執行條文協同分析

4

通過表1可知,重慶《公建標準2020》中的必須執行條文,可為LEED v4 NC體系貢獻30分。

2.可選性條文技術協同分析

重慶《公建標準2020》附錄D中,一共有42條Ⅱ類綠色設計技術條文,分值從2~10分不等。根據附錄D的要求,針對不同類型的項目和項目情況,對應Ⅱ類綠色設計總分值從60~75分不等。為了研究Ⅱ類綠色設計可選性技術條文與LEED認證的協同性,結合重慶本地公共建筑項目特點,對可選性綠色建筑技術的選用情況進行分析。因此,選取了15個執行《公建標準2020》的項目案例進行了調查(表2),對Ⅱ類綠色設計技術條文的應用比例進行梳理(圖3)。

表2 項目案例基本信息匯總

5

圖片6

▲圖3 Ⅱ類綠色設計技術條文應用比例

從表2的統計來看,所有項目Ⅱ類綠色設計選擇條文數均未超過14條,平均數為12。從圖3的統計來看,在全部42條Ⅱ類綠色設計技術條文中,有14條技術措施的應用率達到了50%及以上。因此,結合這14條綠色建筑技術措施與LEED認證的協同分析(表3),最大程度地符合重慶地區目前執行《公建標準2020》附錄D的綠色建筑現狀。通過表3可知,重慶地區常用的14條Ⅱ類綠色設計條文可為LEED v4 NC體系貢獻10分。

表3 可選執行條文協同分析

7

3.其他LEED技術要求分析

在LEED v4 NC體系中,除上述與設計階段相關的條文外,還有部分條文得分基于項目的客觀條件,綠色施工管控以及項目公共推廣;這些技術要求并未與《公建標準2020》中的條文產生協同效應,將相關條文與重慶地區綠色建筑工程實踐的關聯進行整理匯總(表4)。

表 4 其他技術條文要求概要

8

綠色施工、設備調試、廢棄物管理等工作,已是當前重慶地區綠色建筑工程在施工階段以及運行前期的必備工作[13]。LEED條文的技術要求,只是進一步明確上述工作采取的措施、流程以及定量指標要求。因此,在工程項目實踐過程中,相關工作均有在LEED v4 NC體系得分的可能。

PART.04 綠色認證等級協調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重慶地區綠色建筑工程項目在執行《公建標準2020》以及附錄D,并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技術要求的前提下,可在LEED v4 NC體系中獲得40分,達到認證級的得分要求;并有機會通過表4中的其他技術條文進一步提升認證得分至56分,達到銀級的得分要求。

為進一步研究得分的分布情況,計算上述56個得分在LEED v4 NC體系中各評價大類的得分占比(圖4)。如圖所示,在LEED v4 NC的9個大類中,得分率最低的是整合設計IP(0%),其次是材料與資源MR(15.38%);得分率最高的是地域優先RP(100%),其次是用水效率WE(81.82%)和選址與交通LT(75%)??沙掷m場址SS、能源與大氣EA、室內環境質量EQ三個大類的得分率差異不顯著。

由于地域優先體現LEED認證項目的地域特性,因此從側面反映出重慶《公建標準2020》的標準條文充分體現重慶地域特性的特點。而用水效率WE得分率較高,也進一步說明《公建標準2020》體現了重慶多雨缺水的地域特性。選址與交通LT的得分點要求,主要基于項目選址的客觀條件以及鼓勵可持續交通方式的應用,重慶地區執行強制性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的項目均位于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范圍,具有良好的公共交通資源。同時,近年來重慶地區大力推動使用新能源車輛,使得該部分具有較高的得分率。

整合設計IP是LEED一直倡導的一種設計模式,目前國內設計仍以較為傳統的五大專業為主,在工作模式和流程上與LEED存在差異。針對材料與資料MR部分,我國的綠色建筑以綠色建材認證以及高性能材料為主要導向,與LEED認證中的材料認證要求存在體系性差異,因此這部分得分率偏低是可以理解的。

從圖4的得分分布占比可知,重慶地區執行強制性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的項目,如計劃將LEED認證等級提升至金級(60~79分),應將在可持續場址SS、能源與大氣EA、室內環境質量EQ三個評價大類中考慮進一步提高得分。

9

▲圖4 得分分類占比

PART.05 重慶地區LEED認證發展展望

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吸引更多國家和國際組織來渝設立領事、商務和辦事機構[14]。這將推動重慶寫字樓租賃需求的增長。同時,政府對綠色技術和綠色金融的支持將進一步推動綠色樓宇的普及,而疫情后則有更多的租戶表示更青睞綠色和健康建筑[15]。在市場層面,LEED認證樓宇具有良好的資產價格和租金收益[16],是投資人注重可持續物業市場的動力之一。這些政策和市場環境,未來必將進一步推動LEED認證體系在重慶市場的發展。

中國綠色建筑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居于世界領先水平[17]。重慶市創新性地將綠色建筑要求融入強制性標準,大范圍帶動了綠色建筑的發展[1]。通過前述研究,表明按照當前重慶市強制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的要求,已可達到LEED銀級的得分要求。盡管LEED體系作為源于美國的舶來品,在工程實踐領域與國內技術規范存在一些差異[4],但通過合理的技術體系路線規劃,已可實現利用地方強制性綠色建筑體系覆蓋LEED認證體系的技術途徑,這將進一步降低LEED體系在重慶地區的技術應用門檻,從而促進重慶地區綠色建筑的國際化對標與提升。

參考文獻

[1] 丁勇,洪玲笑,何玥兒,等.重慶市強制執行綠色建筑的標準路線思考[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6(4):67-71.

[2]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勘察設計行業“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EB/OL].[2021-06-10].

http://zfcxjw.cq.gov.cn/zwxx_166/gsgg/202103/t20210324_9030702.html

[3] 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 重慶地區LEED項目統計[EB/OL].[2021-06-10].

http://cn.usgbc.org/projects keys=chongqing.

[4] 謝崇實,林羚.重慶地區LEED認證項目的現狀與思考[J].重慶建筑,2016(2):5-8.

[5] 丁勇,范凌梟.重慶地區綠色建筑發展及技術應用特點研究[J].安徽建筑,2016(9):13-15.

[6] 丁勇,洪玲笑.重慶地區綠色建筑實施現狀與問題思考[J]. 暖通空調,2017(6):21-28.

[7] 蔣超,謝崇實,黎昆,蔣有菊.重慶高層辦公樓綠色建筑二星級LEED金級雙認證設計策略初探[C]//2020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論文集,2020.

[8] 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 50-052—2020[S].重慶: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委員會,2020.

[9] 謝自強.重慶市《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編制解讀[J].重慶建筑,2014(6):14-17.

[10] LEED v4 建筑設計與施工[S]. 美國: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2013.

[11] 趙敬源,黃志勇. LEED v4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對比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6):408-415.

[12] 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 50-052—2020[S].重慶: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委員會,2020.

[13] 建設工程綠色施工規范:DBJ 50/T-228—2015[S]. 重慶: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委員會,2015.

[14] 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渝府發〔2021〕6號)[EB/OL].[2021-02-10].

http://www.cq.gov.cn/zwgk/zfxxgkml/szfwj/qtgw/202103/t20210301_8953012.html

[15]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國“十四五”規劃解讀 2021—2025年國家發展目標及其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Z]. 2021.

[16] 戴德梁行.綠色租賃成寫字樓租賃新趨勢[Z].2020.

[17] 孫蘇,黃嫣然.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創造美好現代生活——專訪重慶市綠色建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丁勇教授[J].重慶建筑,2021(4):62-63.

(原文刊載于《重慶建筑》雜志2021年第10期)

一级A片在线观看2018